
電弧等級ATPV值和電弧等級EBT值哪一個能更好的反應防電弧服的防護性能。作為人類生活的標準,任何一個錯誤的觀念都可能會有致命的傷害。
測試服裝材料的方法電弧ASTMF1959還在發(fā)展階段的時候,ASTMF18委員會(美國實驗材料學會工人電氣保護設備委員會)認識到,有一部分材料可以使皮膚在材料破裂之前感覺到灼燒預警,而其他材料不能。因此,一開始有兩種評價標準:一是ATPV,即電弧熱性能的值;另一個是EBT,材料破裂閾能值。實驗表明,在達到預期燃燒水平之前,每一根纖維都會斷裂。現(xiàn)在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機織物會在破裂點之前燃燒而針織物通常會在燃燒點之前破裂,各類纖維和每種織物結(jié)構(gòu)都有各自的優(yōu)缺點。委員會重新命名電弧等級的原因有兩個:一是簡化標簽上的專業(yè)用語,以便最終用戶能夠更好地理解它們,二是消除大家對EBT的誤解。多方面考慮,委員會保留了EBT和ATPV值作為電弧等級的一個標簽或附錄,標簽或附錄的存在對于更專業(yè)、更安全的使用電弧防護服非常重要。現(xiàn)在我們可以看到,防電弧服標簽上都有ATPV=Xcal/cm2或EBT=Xcal/cm2的字樣。
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EBT值的織物不會在熱傳感器上顯示二級燒傷,因為織物上的微小裂縫并沒有直接在傳感器上。理論上說,如果這些裂縫孔洞直接位于傳感器上的話,那就會有一個燒傷在裂縫孔洞的地方預測,所以可直接從這里開始評定等級。這兩種電弧等級都是以cal/cm2為單位測量的,通常會把較小值的職記錄。換句話說,可以記錄EBT或ATPV值,但只有一個被選擇為織物的電弧等級。
如果根據(jù)ASTMF1506標準評估服裝的弧級,織物必須通過多項測試,如洗滌試驗和ASTMD6413垂直燃燒試驗。也就是說,織物必須被制成真正的阻燃服,在電弧,閃光,或任何火焰的條件下,集成系列或更全面的測試。
ATPV值是依據(jù)斯托爾曲線,入射到材料上的能量有50%可能性使足夠的熱量穿透試樣引起二度燒傷。
EBT值是對材料的能量事件,有50%的機會打破樣品。當織物的總孔面積超過1.6cm2時,我們會認為它們是破裂的。
ATPV和EBT均采用相同的測試方法(ASTMF1959)進行評估,但其電弧等級是用第一個達到的值進行記錄的。如果材料熱絕緣值大于電弧抗拉強度,則材料第一次破裂;否則會在其破裂前燃燒。如果EBT值等于或小于ATPV值,則“EBT”將被視為弧級值,標記為電弧等級(EBT)。如果EBT值大于ATPV值,那么“ATPV”將被視為弧級值標記為電弧等級。
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些層次:
ATPV:在一個8卡的平紋織物測試中,有50%的幾率二次燒傷。;EBT:在一個8卡的平紋織物測試中,有50%的機會在材料上形成2.54厘米的裂紋。
在實際應用中,我們不能通過ATPV值或EBT值來判斷防電弧服保護性能的好壞,因為它們在功能上是相同的,兩種評級沒有區(qū)別。基本上標有“EBT”的織物它的絕緣性通常大于其強度,而標有“ATPV”的織物則相反。如果說有區(qū)別,那么就是標有“EBT”的織物通常表示該服裝是針織物,穿著更舒適,但兩者在對穿著者的保護上并沒有本質(zhì)的區(qū)別。